
11月12日,在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财经传媒论坛上,一场以“优质财经内容助力产业经济发展”为主题的圆桌对话在此展开。圆桌对话由浙江经视副总监蒋盈盈主持,对话嘉宾有第一财经副总编辑李晶、平安集团品牌宣传部副总经理高巍华、“华商韬略”创始人毕亚军 、“小司频道”主理人司书甲 、“正和岛”总编辑陈为。

圆桌对话伊始,第一财经副总编辑李晶从平台优势出发,讲述了媒体如何以内容将产业和政策连通,包括通过政策的解读,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的声音、科学的观点、理性的建设性的意见,以及发挥媒体资源链接的作用。
“正和岛”总编辑陈为表示,企业的微观管理跟宏观大势其实是连在一块的,正和岛运营了很多高水平的专家来帮企业家看清趋势,为企业提供产业的趋势、经济的趋势、国际环境的趋势。“我们认为,标杆性的企业家可以鼓舞人,同时,他们的经验、成功范式,也可以给其他人实在的帮助,榜样的力量能够给大家向上的力量。”
“财经博主的优势是碎片化的,灵活的传播”,“小司频道”主理人司书甲指出,当下来说,财经博主要用更通俗的语言、更鲜活的案例,将现在的一些政策变化传递出去。同时,自媒体更应该强调专业性。
作为企业代表,平安集团品牌宣传部副总经理高巍华指出,在互联网时代,企业实际上也是一种独特的传播形式。平安集团作为综合的金融集团,持续通过优质的财经内容将集团好的服务,好的产品,好的故事传达给广大的受众。
他还讲道,企业作为财经内容的创作者,实际上也要承担重要的社会责任。比如,我们国家一直讲建设现代化的金融体系,金融对内要坚持金融的人民性和政治性。对外来说,金融企业是外界看中国经济发展的窗口,这也就需要企业对海外投资人不断地去讲中国的故事,讲中国企业的创新,讲中国企业的责任心。
论坛还探讨了技术转型升级对企业、媒体的推动作用。毕亚军认为:AI可以帮我们提升效率,让我们有更广的视野,更扎实丰富的研究素材,去得出更有效的成果。当然无论技术怎么变,内容本身的价值不会变。
最后,第一财经副总编辑李晶指出,现在媒体竞争的环境,使得专业性的媒体,其实没有充分的时间和资源去对每一个信息进行充分地求证,只能去权衡,在抢时效、抢媒体声量竞争力的同时,又能够保持住专业的底线。“总体来说我们还是要尽量用专业的求证来守住财经内容的底线,同时又用理性的声音来更好的引导市场预期。”
潇湘晨报辣椒财经记者牛蕊
报料、维权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晨视频”客户端,搜索“报料”一键直达;或拨打热线0731-85571188。如需内容合作,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。
启远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