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你是不是也陷入过这样的焦虑?为了让孩子考高分、冲名校,报满补习班,逼孩子刷题到深夜,却发现他越来越不快乐。
甚至动辄发脾气、遇挫折就崩溃?木心说的“教育的最高境界,是把孩子培养成普通而幸福的人”,或许能点醒无数迷茫的父母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古话说“育人先育心”,可如今太多父母在“望子成龙”的洪流里跑偏了方向。
我们执着于成绩单上的数字,纠结于名校的录取通知书,却忘了教育的终极目标,本就是让孩子在平凡岁月里活得踏实、从容、有幸福感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真正的好教育,从来不是把孩子打造成“完美学霸”,而是赋予他三样核心能力:
一是稳定的情绪。遇到不顺心不暴躁,面对得失不偏激,能好好和自己、和他人相处,这是幸福的基石;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二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。不是事事依赖父母,而是遇到困难时,有勇气去尝试、去思考,哪怕犯错也能坦然面对;
三是感知幸福的能力。能从一顿家常菜、一次散步、一本好书里找到乐趣,哪怕过着普通日子,也能过得有滋有味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身边有位妈妈,从不逼孩子考第一,反而常带孩子去公园观察花草、一起做饭、聊心里话。孩子成绩中等,但性格开朗,遇到同学矛盾能自己化解,考试失利了也会笑着说“下次努力”。她说:“我不求他多厉害,只希望他以后能坦然接受自己的普通,也能在普通里找到幸福。”
反观有些家庭,父母把所有期望压在孩子身上,考差了就指责,进步慢就焦虑。孩子看似优秀,却活得小心翼翼,抗挫折能力极差,甚至因为一次考试失利就自我否定。这样的“成功”,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?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教育学家蒙特梭利曾说:“儿童是成人之父。” 孩子的成长有其规律,我们不必用“名校”“高分”绑架他的人生。能笑着把平凡日子过成诗的孩子,才是教育给出的最动人答案。
普通不是平庸,而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,在自己的节奏里稳步前行;幸福也不是拥有多少财富和光环,而是内心的安宁与丰盈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作为父母,我们更该做的,是放下焦虑,帮孩子培养稳定的情绪、独立的能力,教他感知生活中的小美好。
你心中“普通而幸福的孩子”是什么样的?你在教育中是如何平衡成绩和孩子的幸福感的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!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启远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